黑色產業是當前期貨市場衍生工具創新運用的橋頭堡和主陣地,伴隨著多年的期現深度結合,衍生工具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黑色系品種的定價和現貨貿易環節。眾多企業借此在業務轉型、模式創新上實現彎道超車、引領行業發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好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助力黑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越來越成為黑色產業關注的焦點。
12月5日,在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大商所協辦,南華期貨承辦的第17屆國際期貨大會黑色板塊分論壇上,黑色產業鏈企業人士圍繞“發揮市場功能助力黑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話題,針對期貨市場對黑色產業穩健發展的重要性展開深入探討。
利用衍生工具管控風險的訴求日益增多
過去幾年里,我國的期貨市場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尤其是近一年以來,系統性風險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抗風險功能和應用前景得到了廣泛認可,后者幫助黑色產業企業在抗疫和穩中向好之間取得了新平衡。
中國期貨業協會秘書長吳亞軍提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利用期貨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需求大幅增長,期貨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期貨市場權益規模達到11893.97億元,同比增長61.65%,市場規模穩步擴大。黑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同時也是期貨市場的主力板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黑色產業風險管理訴求日益增多,煤、焦、礦、鋼等黑色系期貨的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功能持續發揮。同時,隨著遠期、含權、互換等多層次衍生品市場的深入發展,黑色產業風險管理的深度及廣度進一步延伸,大大促進了黑色產業鏈經營理念和模式的優化升級。
尤其是隨著“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15%的黑色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能耗與排放成為決定企業成本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這倒逼黑色產業發展低碳技術、加強工藝創新,也對企業提出了充分利用好期貨等衍生工具以做好風險管理的要求。
據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介紹,從去年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況且,黑色產業鏈本就輻射范圍廣泛,上中下游直接涉及煤炭、焦炭、礦產、鋼鐵、房地產、基建、汽車等板塊和行業,產業鏈相關性較強,下游市場的景氣度直接影響上中下游行業的運行。上游材料的價格變化直接影響中下游行業的成本情況,并且具備明顯的周期性,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均受到供需關系的重要影響,價格及盈利情況呈現周期性波動。這更加體現出了企業利用期貨工具實現穩健經營的必要性。
鋼鐵企業套期保值需要內外雙動力
黑色產業是充分競爭的產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對企業非常重要。而利用期貨工具套期保值,是企業實現高效經營的有力手段之一。這不僅需要企業自身具備套保的條件,還離不開期貨公司的制度設計。
南鋼股份有限公司證券部投資室副主任耿浩博表示,對鋼鐵企業來說,套保制度、組織架構、考評機制、部門定位、與現貨部門之間的關系等,都是企業長期穩定開展套期保值的前提條件。
首先是套保制度的制訂。“套保制度的建設是所有企業開展套期保值的重要分水嶺。”耿浩博表示,制訂合理的套保制度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性質。從套保制度的目的來看,一方面是要約束、規范行為,避免因操作不當給企業帶來風險;另一方面是對企業期現團隊和業務形成一定的保護。
其次是套保的組織能級。“為什么很多企業的套期保值業務無法合理開展下去?就是因為業務部門沒有把自己擺在一個合理的位置,沒有與現貨部門形成良好的配合,期貨部門與現貨部門各自為政。”耿浩博介紹了南鋼多年來開展套期保值所取得的一條重要經驗。他進一步解釋道,很多企業之所以不能進行套期保值,一方面是由企業性質決定的:國企要對國有資產負責、民企要對股東負責;另一方面是由組織結構決定的,很多企業成立期貨部的時間較短,期貨手段還未真正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銷售體系中。
吳亞軍從中介服務機構的角度提出,期貨公司要結合市場新形勢,深化對相關上市期貨品種及產業鏈的研究,抓住綠色發展契機,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更好地發揮金融專業和風險管理優勢,引領、推動和服務黑色產業鏈企業合理利用衍生工具,為企業保供穩價做出積極貢獻。
“雙碳”目標下黑色產業面臨多重變局
“雙碳”目標給黑色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與挑戰。南鋼金貿首席期現分析師、江蘇富實數據研究院院長蔡擁政介紹,“雙碳”目標對鋼鐵行業的政策導向主要體現在綠色發展上,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環保水平不斷提高,二是電爐鋼加快發展,三是低碳節能技術加快突破,四是對產品性能要求更加嚴格。同時,“雙碳”目標也給鋼鐵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是減排降碳的成本壓力,二是碳定價對鋼鐵行業產能、產量的約束,三是對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及氫冶煉的探索,四是加快推進行業兼并重組,五是對鋼鐵產業發揮規模效益優勢形成抑制,六是對鋼材區域市場資源的平衡。
“雙碳”目標也給下游行業及其用鋼需求帶來了一定的改變。汽車行業發展越來越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對普通鋼材的需求明顯減少,轉而以鋁代鋼、以塑代鋼。未來,汽車行業的用材需求將有兩大改變,一是碳纖維,二是玻璃纖維。這兩種材料未來在助推汽車輕量化方面將對鋼材產生不小的替代作用。不僅如此,造船行業、橋梁行業對于鋼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有減重、減量的要求,同時還有強度提升及產品個性化的要求。
環保將推動鋼鐵行業進入“雙減”格局。上海誠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琍香對此解釋道,所謂“雙減”格局,即供給減少、需求減少。從供給方面來看,鋼鐵產能、產量“雙控”政策的持續落實,將推動國內鋼鐵產量不斷減少。從需求方面來看,房地產行業、基建行業整體飽和跡象顯現,后期對鋼材的需求也將逐漸減少。
蔡擁政認為,在鋼鐵產能、產量“雙控”政策及“雙碳”目標下,鋼鐵行業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這不僅意味著對競爭環境要求越來越高、行政約束政策越來越多,還意味著對減排降碳技術的探索和創新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鋼鐵企業而言,必須在這一階段不斷推動降碳技術創新,抓緊時間轉型升級,否則將面臨退出市場或者被兼并重組的局面。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