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8.29萬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4.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5.1個百分點。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少增1234億元。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3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206億元。
隨著保供穩價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同時疊加原油等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走低的影響,12月份PPI漲幅繼續回落(詳見圖1),2021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1.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由此可以看出雖然PPI高點已過,但整體依然維持在較高位置運行,位居高位的PPI向CPI傳導依然偏弱,PPI-CPI剪刀差持續收窄,但仍處于相對高位,對中小制造企業的高成本壓力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整體制造行業呈現逐步回暖的跡象。
從2021年12月份的主要金融數據來看,信貸和社融增速繼續呈現企穩回升態勢,12月當月人民幣新增貸款額環比略有減少,同比也略有減少;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略有減少,同比也明顯增加(詳見圖2);從2021年全年來看,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同比有所增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明顯減少,狹義貨幣(M1)同比增速繼續呈現底部回升的態勢,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也同步回升,表明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同時信貸結構的不理想,也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依然有待提升的現實。
從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四季度例會和央行2022年工作會議看,我國貨幣政策穩中趨松態勢正在逐步增強,2022年我國貨幣政策依然是以“穩”為主,但將更加趨向“前瞻、精準、自主”這六個字,同時要兼顧總量穩定和結構調整的平衡性,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去年12月份至今,多個“十四五”專項規劃獲批,同時2022年專項債額度也已提前下發,再加之去年四季度發行的專項債,將會在今年一季度形成疊加效應,有利于推動“十四五”國內重大項目的開工進度,也有助于基建投資發揮托底經濟的作用。同時隨著高成本的逐步緩解,將有效改善制造企業經營狀況并提振相關原料的補庫需求。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