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的9月下旬,多省份幾乎同時緊急限電限產,是不是要有一場缺電潮要到來呢?咱們普通的居民用電,是不是又有借口準備漲價了呢?咱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會不會對咱們國家以后用電,特別是電價,造成什么特殊的影響?
咱們先從環保開始說,由于咱們國家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承諾在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可現在咱們國家的碳排放量連峰值都沒有達到。而咱們國家主要經濟目前就兩大項,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制造業。房地產只能拉動咱們國內經濟增長,基本上賺不了外國人多少錢。而咱們國家目前的目標也非常明確,要限制房地產的過度發展。那么中國的制造行業,就成了未來咱們國家在全球經濟貿易當中,最強的競爭力。
由于咱們國家還屬于發展中國家,所以巴黎協定當中還是有一定照顧的。但是最近這幾年,咱們國家對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確實是下大勁了。可過度發達的制造業背后有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用電量過大。而咱們國家主要的發電模式,還是要依靠燒煤的火電站來維持。火電站對于環境的污染是會有一定的影響,正好和咱們國家未來的碳中和目標對立了。而風電、核電、水電、光伏等等多種發電的總和,目前在咱們國家產電量加在一起,也就是占了不到30%。所以火電站在短期之內無法在咱們國家徹底被取代。
而火電站的主要燃料的煤炭,從2021年的1月份起,一直都是屬于價格上升的狀態,漲了大半年。咱們國家各個省份發電的形式,其實是不一樣的。國際煤炭價格的快速上漲,就造成了以火力發電為主的省份,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態,也就是說發電量越大,賠的錢反而越多。這個時候答案就比較清晰了,哪個省份耗電量過大的制造業過于發達,哪個省份火力發電占越多,就會造成用電成本的上升,并且對于環境污染的程度損害較大。那么這樣的省份接二連三的由省級直管部門,下發了特別嚴格的限電限產的通知。
比如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等多個省份,耗電量較大的加工制造業比較多,所以限電的力度就顯得更為明顯。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主要是紡織,化工,鋼鐵等等。但是不能忽視一個細節,咱們國家并沒有統一下達全國范圍的用電緊張通知。這就可以說明這一次用電緊張,并沒有達到全國電量緊缺的標準,暫時來看是算不上大型危機的。哪個省份生產制造業耗電量過大,自行調節就可以解決。主要造成的原因,就是國際煤炭價格的上漲,生產制造業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反正什么都上漲了,利潤卻沒有明顯上漲。干脆就少進口一點國際上面的煤炭,和制造業的原材料。把高耗電,高污染制造行業的生產的速度降下來,順便也能治理環境。
但是根據不同省份不同企業發出來的通知來看,這次限電限產,大多數都是在1個月之內的臨時限產或者停產。所以對電力影響最大的其實,基本上都是高耗能的制造企業。所以咱們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居民用電,在絕大多數地區是沒有影響的。
對于部分省份工業用電,出現產能不足的現象,應該怎么調節呢?其實主要就是兩大方面,第1個就是供電的分配問題,第2個就是產能的優化。供電分配咱們以前在很多省份都不是特別重視,因為工業用電比咱們居民用電要貴得多,而且需求量也大。咱們普通的居民用電,如果要漲電費,大家都不開心。但是工業用電不一樣,很多制造業產量比較高,耗電量也大,在利潤能保證的情況之下,很多企業寧可多花錢,
也想多買點電。所以以前的工業用電分配制度,并不是特別的完善。用電量較大的企業只要出得起錢,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店面。可是電量如果都被這樣的企業給消耗了,那么其他低功耗的制造業,就屬于變相的被別人占便宜了。2021年9月下旬這一波限電限產,主要就是要治理一下高消耗行業的生產現狀。既然這些行業耗電量太大,這些省份電力又不夠充裕,干脆就執行開2停2,或者開2停5之類間歇式生產模式。雖然這些企業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但是咱們的居民用電,商業用電,還有低能耗企業,都可以正常進行。
第二就是咱們真的已經到了經濟轉型的重要時刻了,高能耗,高污染,利潤率低的行業會越來越難做。以后咱們國家各個省份,很有可能會長期地執行,更加嚴格的電力的分配機制。畢竟火力發電這個根本問題,在咱們國內目前是無法徹底解決的。那么在有限的電力資源之下,誰的效率更高,誰的發展前景就會更好。至于短時間之內的電力不足的省份,每個地區運用的解決方案也都不一樣。不搞一刀切,不進行全國統一限電,就已經是非常人性化的調節方式了。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