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場悲觀情緒繼續蔓延,國內期貨市場品種跌多漲少。其中,燃油跌超5%,低燃料油、PTA等跌超3%,原油跌超2%。
受外盤影響,疊加國內政策帶動能化商品普跌,我國原油期貨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昨日,原油在早盤開盤大幅跳水,最高跌幅近5%,午后受市場氛圍有所轉變影響有所反彈,截至下午收盤主力合約下跌2.67%,報收517.5元。
從國外油價表現來看,據媒體最新報道,阿爾及利亞《消息報》28日發表題為“國際原油價格跌至兩周來最低水平”的消息稱,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8日5時02分,英國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9%,至每桶83美元,美國西得克薩斯州中質原油價格下跌1.7%,至每桶81.27美元,這是兩周來的最低水平。報道分析說,原油價格下降很大原因是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突然增加以及歐洲新冠疫情呈上升趨勢。
據了解,本周二以來,外盤原油在連漲9周后連續兩天錄得下跌。光大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杜冰沁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前期原油外盤,尤其是WTI原油的走強主要是由于管線調整帶來WTI交割地庫欣庫存的大幅下降,其庫存絕對值已處于近5年同期低位。
杜冰沁表示,本周,庫欣地區庫存仍繼續下滑,降幅為今年1月以來最大值,但由于EIA和API原油庫存和成品油庫存均整體大幅增加,使得油價在連漲9周之后高位回落。
據悉,當地時間周三,歐盟和伊朗同意11月底前重啟2015年的伊核談判。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副外長巴蓋里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同意11月底前開始談判,將在下星期宣布具體日期。”
“本周伊核協議談判傳來新進展,在目前OPEC+增產意愿不強的背景下,伊核協議談判成為美國抑制油價的手段之一,如若伊朗原油產量釋放,將給明年的全球石油供應端帶來一定壓力。”杜冰沁說。
在中信期貨瀝青燃油研究員楊家明看來,本周巴西大幅加息,美國國債近端持續走強,提升了收緊流動性預期,美國為緩解通脹壓力,持續施壓歐佩克增產以及加快談判節奏。預計伊朗與歐盟11月就核協議談判的談成概率偏高。此外,隨著俄羅斯向歐洲增加天然氣供應,天然氣價格有望企穩或下跌,那么氣對油替代需求的提升預期將逐步回落,當周EIA原油累庫存對價格的支撐也有所減弱。
從當前的基本面和月差結構來看,杜冰沁告訴記者,全球原油供需仍處于偏強的狀態。供應方面,在當前油價升至8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之后,美國頁巖油由于極強的資本開支紀律和遠期碳中和的背景而增產緩慢;OPEC+目前增產幅度低于預期并且有動力維持高油價,因而供應也缺乏彈性。
“需求方面,近期汽柴油需求表現較好,煉廠利潤顯著修復,而航煤消費也在恢復,目前已恢復至疫情前的一半左右;四季度天然氣緊張帶來原油的替代需求增量預計也在60萬桶/日左右。因而對于全球原油庫存而言,四季度仍將維持去庫趨勢。此外,還要繼續關注下月OPEC+的月度會議關于增產協議是否有變化。”杜冰沁說。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