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碳價指數”7日在上海發布,以發揮碳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助力全國碳市場的發展。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覆蓋規模較大的碳市場,不過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揮。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首批推出的“復旦碳價指數”包括全國碳排放配額價格指數,北京和上海、廣州、其他地方試點履約自愿核證減排量價格指數以及全國碳市場自愿核證減排量價格指數,以此反映碳市場各交易品特定時期價格水平變化方向、趨勢和程度。
碳交易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化手段,相對于行政手段,具有減排成本較低、能夠為企業減排提供靈活選擇等優勢。國際實踐也表明,碳市場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介紹,中國于2011年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中國的碳交易體系日益成熟。
相關專家認為,“復旦碳價指數”的發布,不僅能為交易者管理碳資產提供價格參考,降低其信息搜集和監督成本,同時也有助于統一碳市場的定價規則,增強碳市場的流動性,提高碳市場定價效應,充分發揮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未來更要在國際上形成中國碳資產交易價格指數的全球影響力。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