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隔夜國際油價大幅回落影響,昨日日盤國內能源系期貨品種多數下跌。SC原油期貨跌超4%,燃料油期貨、瀝青得超超3%。不過,昨日晚間至今日凌晨,國際油價企穩回升,截至今日凌晨收盤,WTI原油期貨上漲1.04%,Brent原油期貨上漲1.01%。
國際油價大幅回調,國內成品油價格時隔3個月或首次迎來下調。11月19日24時,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將開啟。綜合機構預測,本輪調價周期國內成品油價預計將下調。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進行二十一輪調整,累計“十四漲三跌四擱淺”,汽油價格整體上調2000元/噸,柴油價格整體上調1925元/噸。若本次調整落地,則國內成品油將呈“十四漲四跌四擱淺”的調價格局,加滿一箱或少花3.8元。
有趣的是,拜登對油價的“喊話”似乎行之有效,甚至還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行動油價就已經應聲回落。那么未來兩個月影響油價的關鍵點在哪里?油價是否就此控制住上行勢頭?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李云旭認為,近期供應端消息是主導油價走向的主要方面。美國從供應端干預短期油價的擔憂繼續強化。不過,中美兩國本已處于戰略石油儲備的釋放期,階段性的拋儲對短期緩解局部地區供需矛盾具有一定作用,但難以成為決定油價趨勢的核心因素。
“目前來看,拜登政府調控油價尚處于口頭表態階段,可以改變原油供應的手段主要有兩類,呼吁他國放儲增產和自己放儲。”中信建投期貨能源化工研究首席李彥杰認為,第一,美國白宮呼吁OPEC+增產并未得到回應,因為這不符合今年以來秉持謹慎態度增產的OPEC+各成員國利益,同時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等國因投資缺乏還面臨增產困難的問題。第二,美國白宮還呼吁了日印韓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相比于美國這一“車輪上的國家”因汽油價格大漲引發了巨大通脹壓力,印日韓對此不及美國敏感,因此從意愿層面看,協同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可能性較低。對比歷史上的協同放儲備的情景,2011年利比亞戰亂導致該國160萬桶/日的原油供應幾近停止,為應對全球油市短期內出現的巨大供應缺口,國際能源署(IEA)曾宣布釋放6000萬桶石油儲備,其中美國釋放3000萬桶石油儲備,不難看出當下協同放儲的急迫性和必要性還欠缺火候。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美國釋放戰略性石油儲備可分為緊急釋放、試銷、交換協議和非緊急型銷售等4個類型,分別適用于作為石油供應沖擊造成經濟威脅的工具、測試性、煉廠主動發出“貸款”原油請求和增加政府收入的情形。“眼下打壓高油價的目的并非放儲的充分條件,但放儲預期升溫和風險偏好轉弱已引發油價回調,市場在交易放儲這一預期,因此如果近期成本端走低能及時傳遞至下游汽油價格,疊加冬季疫情形勢惡化令市場下修石油需求前景或美伊談判進展順利拖累油價,那么美國放儲的可能性將隨之降低。”李彥杰說。
在美國國內市場方面,美國總統拜登開始著手壓制持續走高的能源價格,他強調未完工天然氣價格和實際零售價之間的差距遠遠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而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則提高了利潤,援引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越來越多的反消費者行為證據”,要求聯邦貿易委員會“立即”采取進一步調查潛在非法行為。供應端方面也開始著手增加供應,美國內政部定于17日拍賣大批墨西哥灣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權,IEA對于接下來美國原油產量給予了積極的評估,將美國第四季度日產量預測提高了30萬桶,并將明年的預測提高了20萬桶,美國2022年的日產量將增加110萬桶,占到OPEC+以外產量增長的60%。海通期貨能源化工研究負責人楊安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這將有助于給目前過熱的原油市場降降溫。“目前來看油價已經開始有所反應,油價已經從高位回落,并刷新了一個多月以來的低點。”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