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數據: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同比少5315億元。
蘭格點評:
進入2022年以來,國家各部委繼續壓實保供穩價政策的效果,今年前2個月PPI漲幅繼續呈現高位回落態勢,但由于近期俄烏沖突的影響,國際能源市場呈現快速飆升態勢,這將會明顯影響3月份的PPI漲幅,而對于國內制造企業來說,成本或面臨再度高企的壓力,這將對國內制造行業的持續性復蘇產生一定阻力。
從2022年2月份的主要金融數據來看,信貸和社融增速整體呈現“適度化”回歸的態勢,2月當月人民幣新增貸款額環比明顯收縮,同比也有所減少;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巨幅收縮,同比也近腰斬;狹義貨幣(M1)同比增速呈現底部明顯回升的態勢,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呈現小幅下滑的態勢,2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步明顯收縮,表明國內的貨幣政策要圍繞著經濟目標來展開,要保持流動性靈活適度。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同時要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而且也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通常來說,逆周期調控將要求貨幣政策在總量功能(信貸及社融等總量)上是要適度提高,而貨幣政策的結構功能將是主要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向小微企業、綠色雙碳、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傾向。
2022年,我國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高于過去兩年分別為6000億、6100億元的水平,主要用于超前開展水利工程、燃氣管道改造、能源基建、雄安新區等基礎設施投資。同時,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與去年額度持平,主要用于項目后續融資、農村建設、城市更新等惠民工程。這些資金的發放與到位將有效起到投資的撬動作用,但目前來看,部分項目工程仍然受到資金到位情況不佳的影響,工程項目的實際開工情況可能不及預期,同時也拖慢了傳統“金三”需求旺季鋼需釋放的進程。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